惠州广播电视大学位于惠州的东郊,占地3118亩,建筑总面积94万平方米,现有在籍学生近3万人、教职工3200余人、后勤编外人员及教职工家属2万余人。惠州广播电视大学校内有重点实验室,是重点防范内容。
多年来,被誉为惠州广播电视大学“校园卫士”的校保安队全体保安员尽职尽责,用心守护,向广大师生和家属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队员各显其能
惠州广播电视大学校卫队是一支100多人的保安队,负责校园公共区域及外围的治安维护。由于院校内有教职工宿舍、学生公寓、服务生活区、教学区和办公楼,各功能区难以分割,流动人口难以控制,社会治安环境相当复杂,队员们的宿舍就安排在学校区域中心位置,便于备勤出任务。保安队主要分为门卫和机动队,机动队又细分为交通秩序、治安巡逻、单车组、备勤组四个班,队员平均年龄在26岁左右,大部分是外地人。而门卫岗的队员年龄较大,其中不乏从业多年、经验丰富的老保安员。
门卫大班长杨宓今年近60岁了,在保安队十几年,历经三任队长的更换。他在甄别犯罪嫌疑人时堪称火眼金睛,眼力之准,有时一眼就看出可疑的蛛丝马迹。比如看人时眼神闪烁、躲闪的,扮成学生样,但气质不符,无目的性地走等。他平时巡逻时的警惕性也特别高。2013年9月,在迎新生报道期间,杨宓看到一个小伙子举止不对劲儿,他就默不作声地跟在后面,一直耐心跟了半小时,终于发现这个小伙子拐进地下停车库,过了一会,出来时推着一辆崭新的山地自行车,一看被发现,小伙子扔下车就开跑,被老钱逮了个正着。
机动队的班长张博今年27岁,在校保安队已有3年,无论是巡逻,还是处理纠纷事件,都非常沉稳,控制得住局面。在负责保安队人员的调动、分配时,也显示出他踏实的一面。2011年开学以来,校学生第二宿舍小区连续发生3起笔记本电脑被盗案件。保卫处和校保安队的领导极为重视,经过对案件调查分析,录像比对,线索摸排,最终锁定一名盗窃嫌疑人,随后组织精干力量在宿舍旁进行夜间蹲点守候与布控。5月3日凌晨3点多钟,一个黑色身影出现,在此蹲点守候与布控近一个月的队员们立刻警觉起来。张博示意大家不要打草惊蛇,力争人赃俱获。当窃贼顺着排水管溜下时才发现,5名保安员已将他包围。窃贼手抓电脑包一边挥舞,一边逼近校卫队员,为了电脑的完好无损,队员们按照既定的预案都没有使用橡胶棍,反而欲擒故纵,闪开道让其冲向围墙。果然不出所料,窃贼扔下电脑包,快速助跑登墙,然而张博后发先至,一把抓住窃贼的右脚踝将其拽下,并将其控制住,交由当地公安机关处理胡洪在保安队已有十几年,现在负责处理投诉事宜,在处理问题和投诉人沟通时,他非常耐心,总能一层层把问题剥开,条理清楚,让人信服。有一次一位年轻教师违章停车,保安员上了车锁。当时他很生气地打电话投诉,要求保安队立即派人把锁打开,语气急躁。胡洪听明白了事情原委后,耐心地给他说明情况,保安员对违章停放车辆的处置是为了整个校区的秩序。作为老大哥,一番语重心长、推心置腹的话过后,这位年轻教师亲自到队里,为自己的冲动失礼而道歉。
已到退休年龄的老队员姚家富仍坚持在岗位工作,他说:“不是我不知道享清福,而是我对幸福一词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校卫队就好像是一个家庭,我现在坚持工作也是对所有关心过我的弟兄们和师生们的感谢,能为师生们服务我感到很幸福!”
校保安队协助孝陵卫公安派出所拦截各类违法嫌疑人200余人,为广大师生排忧解难不计其数,先后收到锦旗和感谢信近百份,连续10年被惠州广播电视大学大学评为“先进集体”,2011年惠州广播电视大学又再次荣获“广东省平安校园”称号。面对所取得荣誉和成绩,校保安队员们都很低调,就是再多的荣誉,他们也总是一句“那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校园“万金油”
校卫队24小时驻队,他们是“万金油”,有突发意外事件时,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比如发现家属楼区煤气泄漏、有学生意外受伤、实验室发生爆炸等,每年处理的事情不计其数。保安队还组建了义务消防队,配备了消防车,以便在出现火情时及时救援。在学生突发疾病时,也常会第一时间打电话到保卫处,保安员要协调好救护车从哪个门进,以及迅速疏通交通,为学生顺利就诊做好先期准备。
校园内是极易发生盗窃案件的地点,自行车、笔记本、手机都是易失窃的对象。有时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差,拿装着重要物品的包占座位,或者是宿舍不锁门等,保安员每遇到失窃事件,都要提醒在校师生贵重物品不要随手乱放,提高防范意识。保安队也常就此问题和治安科进行研讨,分析如何防范盗窃等事件的发生。
对校卫队员来说,苦与累都不怕,最感到无奈的是,在校区内维持秩序,却遇到有些人不理解,还理直气壮地责骂保安员。有一次,前面刚驶过一辆凭证进入的车,在门禁智能系统操作下,机动车杆落了下来,可后面却有一辆机动车硬是闯道,门为保安员上前阻拦,车上下来一个年轻小伙子,不但不听,还上前推搡。石队长上前阻拦,在此过程中手受伤骨折。
为防止道路堵塞,学校要求在标志内停车,队员们在劝阻时,常遇到有人不理解而被打、被骂。保安队对这种情况有明文规定,要求队员“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队员只有处处忍让,心里的委屈只能往肚子里吞。
练就一身本领
大学校区有着独特的人文环境,学习氛围浓厚,很多队员利用倒班休息时间去图书馆自学,或者和学生们一起听课。保安队对有意继续读书深造的保安员也给予照顾,尽量安排较轻松的岗位。石吴队长介绍,3年来,有3名保安员考上公务员,有2名保安员考上学校的研究生,“能培养出人才,也是保安队的骄傲。”
石队长说,对队员的培训,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出一种态度。比如工作中改掉口头禅,声音不能过大,培养礼貌待人的态度。校保安队是个团结的集体,队员们常聚在一起,举办篮,,一球、排球、足球赛,提高大家的默契度,提升队伍的士气。
李俊今年34岁,侦察兵出身的他,在校保安队已有5年,对校园安保有丰富的经验。李俊在对校园110报警电话统计后发现,所有来电中属警情的仅占19%,其他求助电话则占了81%,其中不少求助电话需要专业人员来处理,而等到专业人员赶来施救时,有的已经错失良机。对此,李俊深刻认识到为师生和群众服务,不但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还要有一定的实战技能。它既包括擒拿格斗等克敌制胜的本领,也包括救死扶伤、排忧解难所需的专业技能。
校保安队的想法和建议很快得到了保卫处的支持,随后,校保安队从2011年4月开始,分阶段开展了实战练兵活动。在继续巩固队员军体素质的基础上,着重分批培训队员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综合能力。其中惠州广播电视大学“校情必知”由保卫处处长李自勇主讲;“水中救人”聘请游泳馆救生员担任教员;“心肺复苏法和伤口包扎术”则由校医现场示范;“国内方言”主讲为老公安出身的薛如山队长;侦察兵出身的石吴当众演示“高楼逃生”。
队员们学到的本领总有用武之地。2011年国庆节当天,巡逻经过校内三号路的保安员陈忠突然听到有人呼喊:“快来救人啊,有人掉湖里啦!”陈忠跑到紫霞湖边,按照知情人的指点,衣服未脱就一头扎进了湖水里。陈忠经过努力搜寻,终于将落水老人解救上岸。老人由于窒息时间稍长,虽经陈忠倒背控出湖水后,仍然不见心跳征兆。陈忠随即现场对老人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大约五六分钟后,老人的心肺功能才渐渐恢复了正常。当赶来的校医瞧见这感人一幕时,不禁翘起大拇指夸奖道:“幸好你抢救及时,不然这位大爷就有生命危险了。”
流动巡逻组的队员们,不但要维护好校园秩序和安全,还要为师生提供服务。2013年9月21日,惠州广播电视大学校庆前夕,一位前来与校友约会的老学者,操着闽南方言连续向几个人打听冶苑公园朝哪个方向走,都无人能够听懂。当接受过方言培训的队员陆锦看到这一幕后,主动上前给予帮助,将老人搀扶上巡逻车送到紫霞湖畔的冶苑公园。一路上老学者有意考校陆锦,三迎桥的来历和张鸣校长的情况,陆锦如数家珍般地向他讲述。老学者听后激动地说:“想不到学校保安员这么不简单,这使我看到了惠州广播电视大学的希望和未来,有你们校园卫士在这里放哨站岗,真让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