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在全国保安服务业的热切期盼中,酝酿10余年之久的《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由国务院颁布,并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的实行,给保安服务行业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保安服务市场将进一步放开,公安机关的管理权逐步削弱,保安服务公司的自主性逐步增强。面对这一切前所未有的变化,也给中国保安协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未来的工作中必然会面临一些新问题、新变化,作为中国保安服务业的职能组织,保安协会在机遇中,如何转变协会的职能作用,推动我国保安行业大发展,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我国保安协会的发展概况
中国保安协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指导下,经民政部批准登记成立的,由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保安协会及各地保安服务公司组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是一个全国性的行业管理组织。协会于1994年6月27日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保安服务业管理体制开始从公安机关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方向转变。2000年起,各省的保安协会陆续成立,标志着这一转变过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始。
在《保安服务管理条例》颁布前,按照有关规定,保安服务公司由公安机关统一领导和管理,公安机关既是创办者又是管理者,严重阻碍了保安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保安协会充当的是公安机关和保安公司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履行非政府行为的管理职能,在行使权利和义务的过程中,一方面出于对行业利益的维护,将本行业的发展情况和相关要求及时向政府反映;另一方面,使政府的有关方针得到贯彻落实。因此在《保安服务管理条例》颁布前,在保安服务业市场化机制还未完全建立之前,保安协会完全是以官方的身份在其中扮演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角色,其职能作用并未得到完全发挥。
但是随着《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的颁布与施行,我国的保安服务业必然向完全市场化方向转变,那时,保安协会的官方身份将不复存在,而是转变成保安行业中各企业之间的自发性中介组织,虽都是中介组织,都是充当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但此时不同彼时。官方支持背景的丧失会使协会的行为模式及扮演角色发生重大的变化,那么这时保安功能如何定位以及政府、企业与行业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等问题都会对市场化后的保安服务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内外保安协会的发展与比较
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保安行业起步早,发展成熟,其保安行业中介组织的机制也是相当完善的,保安协会在引导保安行业向职业化方向发展的进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保安协会不仅对美国的保安业实行严格的执照和注册管理,还辅之以较完善的行业自律机制。据统计,美国现有30多个全国性的私人保安行业协会,其中影响最大的四个协会是美国国际工业保安协会(ASIS)、美国保安企业联合会(NASCO)、美国中央报警协会(CSAA)及美国国土安全协会(HSIA)。美国国际工业保安协会会员以个人为主,主要是美国和世界各国保安界(保安公司和单位内部保安部门)资深人员,目前有3.4万会员,分布于127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各地建有210个分会。美国保安企业联合会以保安企业为会员,目前其会员由美国国内最大的16家保安公司组成。美国中央报警协会(CSAA)于1950年在伊利诺伊州成立,是一个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保安行业组织,该协会主要通过联网报警中心向企业、政府机构、居民等提供保安报警监控系统服务,并与政府监管部门、国会保持密切的联系。美国国土安全协会(HSIA)是2002年成立的一家非营利性保安行业组织,有200多个会员,其宗旨是为政府和私人部门提供一种协调广泛的有关国土安全问题的信息、咨询、策划、装备等服务。除此之外,美国在其他一些大的行业协会中也设立了保安委员会或者保安分会。美国的保安业自治组织最重要也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一点就是它可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健全良好的市场机制。因为我国改制后的保安行业必然向市场化方向迈进,市场机制就离不开竞争,如何保证整个保安行业形成良性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不是陷入恶性竞争的境地,如何建立良好的市场机制,这是保安企业改制后,协会应着重思考的问题之一。
在英国,早在六十年代中后期,就有8家保安公司联合成立了英国保安协会。这是一个商业协会组织,负责全国范围内近70%的保安相关业务。英国保安行业协会代表本行业制定行业规则、保安行业准入标准、保安技术标准、保安服务质量标准等,保证了英国整个保安业正常的经营秩序和经营方式。这一点,也是我国保安企业改制后,协会应着重思考的问题之一。此外,英国还有国际专业保安协会,其宗旨是提升保安业的专业水准,研究发展保安系统。我国的保安协会目前通过杂志和网站两大媒体介绍行业发展动态,解读相关政策法规,介绍部分保安企业经营状况,宣传效果很好。但其对保安相关理论性的研究太少,保安方面的核心期刊更少。
在日本,警方对保安行业的监管是通过民间的日本保安业协会和地方保安协会来完成的。日本保安协会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协调组织内部的保安企业共同完成一些大型活动的安保任务,比如奥运会、亚运会、世界博览会以及国内的一些大型活动,都是在行业协会的协调下,各个保安公司分工协作,完成安保任务。日本保安协会的这种协调组织功能恰恰适合我国这种警力不足的国家。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外保安业采用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保安业较好地保障客户安全,有利于保安企业间良性竞争的形成。从各国保安业执照、注册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分析得出,保安服务业由谁来投资经营和监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法律和制度上进行严格的监管。
市场化后我国保安协会的职能转变
我国虽然在1994年就成立了中国保安协会,全国各省、自治区也相应成立了各级保安协会。但是《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出台前,按照相关规定,我国保安协会是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而具有较强行政色彩的组织。所有的工作思路、工作原则和方法与行政监管部门没有什么区别。可以说,面对市场化后的保安服务业,协会如果还按照原来的路子走,一定不能发挥作为行业社团组织应有的功能。那么为了能真正代表保安服务业的利益,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协会组织职能应该有哪些转变呢?
一是由官方代理组织向行业自治组织转变。行业协会是指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是承担自律性行业管理职能的重要中介组织,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组织保证。行业协会的存在,可以避免行业间不正当的竞争和需求,并提供更多的国内、国际的信息交流平台。随着《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的出台,保安企业在改革的进程中,行业协会将逐步脱离官办色彩,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充分发挥保安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需要对现有的保安协会进行改革,由官方代理组织的状态,向行业自治组织转变,促进保安协会的独立。逐步实现保安协会的领导人自选,而不是公安机关选派;活动自主,而不是公安机关支撑。真正做到政会分开、自主运转。这样,保安协会作为民间社团组织才能真正代表行业利益,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这一转变过程也包括协会人员的改革。在已经成立的地方行业协会中,一些保安协会力量较为薄弱,不同程度存在着人员素质不高、年龄偏大,大多为公安机关委派,缺少专业性人才,影响了保安协会作用的发挥。市场化的保安服务业赋予了独立后的保安协会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对保安行业进行理论研究和指导,发布行业信息,对保安企业和保安员进行资格认证,对保安技术开发和应用进行指导、维护保安企业和保安员的合法权益等方面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另外,对于协会来说,不断引进各种人才,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组织向自治方向发展。
二是由“上情下达”的中介职能向“全方位”的管理职能转变。随着保安服务业市场化的进展,政府主管部门必然会将更多的保安行业内部管理、协调和服务等诸多管理职能赋予保安协会,这时的保安协会不能再只充当“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中介组织,而是要向全方位的管理职能转变。
首先,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努力推进保安服务业市场化进程。由于之前我国保安企业是由公安机关组建和管理的,因此,公安机关兼顾主管机关和主办机关。这一管理体制的弊端之一就是市场价格不透明,各保安公司存在坐地起价的倾向,各种保安服务没有统一收费标准,服务之间无法进行比较,甚至在个别地区造成了企业垄断现象。为了规范保安服务市场,协会组织有必要出台保安服务收费标准,针对不同的保安服务项目,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制定适合不同地区的收费参考标准,不断规范保安服务市场行为。
其次,形成良好的自律机制,提高保安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协会在促进保安服务走向透明化和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之后,下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保证保安服务业在完全市场化之后能够稳定发展。由于一些私营企业的介入和利益驱使,保安行业在市场化进程中乃至市场化之后,可能产生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造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现象,从而影响各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协会在管理行业发展的同时,要形成良好的自律机制,这个机制应该包括企业诚信监管、违规惩戒等内容,使从事保安行业的人员知道行业规矩,违反行规的保安企业和人员要受到惩罚,严重违反规定的要清除出保安行业队伍,以约束保安企业和保安员的行为。这样,才能避免企业之间的这种恶性竞争的出现,约束保安企业的各种非市场化的行为,打破保安服务市场区域分割的垄断局面,在全行业中形成有效竞争的良性循环。
三是由区域自动向全球联动方式转变。长期以来,中国保安协会和地方保安协会之间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工作关系,但其联系程度仍需加强。否则会造成中国保安协会对地方保安协会和全国保安动态掌握不全面,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保安企业和保安从业人员的诉求、意见和建议,不能更好地发挥协会的服务行业宗旨,形成了区域自动、固步自封的不良态势。面对市场化后的保安服务业,无论是中国保安协会还是各地方保安协会,都要一改原地踏步的局面,真正做到“走出来,请进去”。对于中国保安协会来说,要建立健全工作联系制度,保安信息传递制度,努力使中国保安协会和各地方保安协会及保安企业的工作达到无缝链接。同时,积极搭建行业服务平台,组织国内保安企业尤其是中小保安企业联合行动,帮助中国保安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走国际化路线,形成全球联动的大好态势。
保安协会在履行、转变职能的过程中,在顺利完成自身角色定位转换的过程中,离不开保安企业的支持与参与。协会要取得保安企业的信任和认可,树立其在保安企业和保安行业内外相关领域的权威,还应该健全自身组织机构和制度、加强资源积聚和利用的能力、扩大自身的职能范围,进而扩大对企业和行业的影响力,加大对会员的支持力度。同时在开展行业调研和行业信息发布、制定行业服务标准、提供行业培训、开展合作交流、协助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参与行业准入资格审查、制定行约行规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