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公安机关实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相继颁布实施,是我国保安行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保安服务行业改革大幕已经拉开,保安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同时,也对保安押运行业的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困难同在。
惠州保安押运正是伴随着保安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快速发展壮大的,见证了保安服务行业不断改革、完善、发展的全过程,可以说是这个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缩影。自2001年惠州保安组建押运以来,我们以服务省会城市经济建设、确保经济社会秩序安全稳定、创建优质服务品牌为己任,在一无资金、二无经验、三无市场的情况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经过不懈努力,从最初的一辆运钞车、一家客户单位开始,一年一大步,年年上台阶,业务范围逐年增加,队伍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已拥有运钞车200余辆,押运队员1-200余人,客户单位涵盖惠州市所属区县(市)全部27家国有和股份制金融企业,服务网点达1000多个,规模效益在全省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打造了惠州保安武装押运的优质服务品牌,为省会城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
回顾惠州保安押运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保安行业的发展壮大无不与国家的放革改开政策紧密相联。当前,保安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一轮改革调整摆在了我们面前。下面,我们结合多年从事押运工作的实践,从体制改革、行业前景和队伍管理三个方面,谈一谈对学习理解贯彻《条例》的粗浅认识。
更新思想观念
应当首先明确的是,按照《条例》规定,公安机关不再经营保安服务企业是必然的。这是由公安机关这一国家机器的属性和职能所决定的,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条例》出台后之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较大波动,特别是关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设立保安服务公司,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保安服务公司的经营活动”(《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令大家很是纠结一一既然“保安队伍是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公共安全和治安秩序的重要治安社会力量和辅助警察力量”,“保安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保安行业脱离了公安机关,让以社会力量为主的其它组织和机构经营管理这么一支重要力量,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如何解决?如:组织大型活动需要保安队伍辅助时如何协调?公司资产如何移交清算?多年以来为这只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的老总们何去何从?参与管理的干警同志们如何安置?这么多武器装备由谁来管理合适?公安机关的监管职能如何有效发挥?等等。这些困惑产生的原因虽然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既客观,又实际,但更多的还是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还是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人手,站在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思想统一到《条例》精神上来,丢掉包袱,轻装上阵,以积极的姿态,良好的面貌,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和考验。
客观地讲,公安机关经营管理保安行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一一既有出生时的“先天不足”问题,又有后天“营养不良”的问题,还有发展不平衡、体制不健全、产权不明晰、队伍不稳定、遗留问题较多等一系列历史和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变革求生存,靠市场谋发展,再不能让“保安”这颗幼苗躲在“公安”这棵大树下面“自由自在”地生长了。
押运有较大发展空间
押运工作作为保安行业的有生力量,虽然派生于保安行业,但从其发展轨迹和走势来看,与人力密集型的普通保安市场相比有着较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各地虽然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市场运作和经营管理相对规范,人员结构和素质相对较高,经济、社会效益比较明显,市场品牌效应已经形成。正是因为对押运工作的热爱和对这个行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所以身在押运行业的同志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这样一块“良性”国有资产和具有广泛市场前景的大“蛋糕”将会如何安排?押运行业的前途命运又将会是怎样的?我们认为出路不外乎有两种:一种是“打包转让”,即整体移交,维持现有运作格局不变;另一种是“分级出售”,保安市场被进一步分化。事实上,保安人防、保安押运两者分开经营管理的地市,已经具备了这种可能。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的改制,只要涉及到武装押运的部分,都必须符合《条例》第十条关于“国有独资或者国有资本占注册资本总额的51%以上”之规定。现在的问题是,应该怎样理解占51%的这个“大东家”?目前最多的说法是由当地国资委接手经营管理。那么,除此之外其他的国有资本如国有企业是否同样具有“涉足”的资格?如果可行.那么是只有一家国有企业控股,还是可以多家国有企业同时参股而只需满足“51%以上”这个条件呢?现在我们不得而知。其次,还有对改制后的行业走向、发展前景以及押运事业的前途命运等问题的关注。
我们所希望的是,随着《条例》的贯彻实施,能为押运行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押运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强大的平台,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按照市场法则经营企业,把押运行业做大做强,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现在需要做好的,一是要深入学习宣传《条例》,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和内涵,准确把握保安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为确保改革调整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扎实做好稳定队伍的工作,积极妥善地处理与客户单位的关系,保证日常押运业务正常开展,确保平稳过渡和转制顺利进行。三是进一步搞好调查研究,摸清队员思想和客户单位的需求,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按照市场法则经营运转要求会越来越高
目前各地押运公司在队伍管理方面面临的难点基本大同小异。从我们公司的情况看,一是市场需求逐步扩大与队伍建设发展缓慢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目前省会城市股份制银行及其他潜在客户的服务需求量增长较快,而押运队伍建设发展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往往受到人员招录条件、管理人员结构、武器装备配置和其它基础设施配套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如何把握、平衡发展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保持稳健、协调的发展速度,是检验我们决策水平的重要方面。二是队伍教育管理有一定的难度,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就目前国内整个保安队伍建设的情况看,对行业定位和社会职能的宣传教育不够,职业道德教育和核心价值观引导缺失、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准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处理保安行业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的关系问题上,无论是公安体制下的模式还是其他什么模式,经营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行业的良性发展和长治久安。三是队员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人员流失率较高。年轻队员对行业前景没有信心,对今后的出路问题顾虑较多。这也是制约押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又一“瓶颈”。四是基础设施有待大幅度改善。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办公、驻地条件都比较差,办公场地主要靠租赁,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这个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改制之后,原有问题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解决,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一个是过去长时间在体制内运转形成的思维定势将在一定时期内延续,这是我们改制后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二是在缺少了行政背景的情况下将会遇到的市场困难无法预料。三是人员思想变化带来的队伍管理问题将成为影响队伍稳定乃至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告别垄断之后的行业竞争不可避免。对此,我们思考比较多的是,第一,要明明白白地“算账”。从大的方面来讲是要防止国有资产无形流失,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要对这些多年从事押运工作的同志有一个交代。第二,要妥善安置那些为企业建设发展出过力、流过汗的同志,合情合理地安排他们。第三,要在发挥公安监管职能作用上做好“文章”。就是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监督保障作用,严把行业入门关,对那些社会责任意识不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急功近利”者们亮起“红灯”,为保安(押运)行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保驾护航”。